梅尼埃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会动态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眩晕前庭医学 [复制链接]

1#
HR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9052.html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发展老年医学服务老年健康

年5月27-29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眩晕/前庭医学分会第一届全国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信息司毛群安司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晓东、副秘书长赵继承、会员服务部副主任白雪松出席了本次会议。第一届全国学术年会由杨旭会长、荣良群、常丽英及方力群副会长共同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此次共计人参加线上会议学习(其中注册委员人,非委员注册学员人,非注册学员人);讲者及主持专家位(其中国外讲者5位,国内讲者93位),包括学术讲演62位,论文演讲16位,案例讲演12位,卫星会8位;共设9个会场,其中设主会场1个、分会场8个。

此次年会内容涵盖眩晕/前庭专业各个细分化领域,着眼于眩晕专业临床及研究的焦点问题,包括外周及中枢前庭基础临床医学、前庭神经科学、前庭眼科学、前庭影像学、前庭心理学、前庭康复及前庭疾病科研策略内容等,并体现了多学科共同参与汇聚力量的精神,是一次眩晕/前庭医学领域的学术饕餮盛会。与会代表认真聆听专家的精彩演讲,现场学术气氛浓厚,普遍反映受益匪浅!

年5月27日共设置了2个分会场,包括《眩晕/前庭疾病临床总论专场及专题讲座》和《眩晕/前庭疾病基础知识专场》。其中《眩晕/前庭疾病临床总论专场及专题讲座》会场共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9位专家分别对眩晕/前庭疾病患者的问诊技巧及床旁查体、外周和中枢眩晕/前庭疾病的诊治要求、外周和中枢前庭系统的解剖生理学和影像学评价技术、前庭眼反射的通路及机制进行讲解。《眩晕/前庭疾病基础知识专场》会场共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9位专家分别对眩晕/前庭疾病常用的评价技术包括眼震视图、HIMP-SHIMP、VEMP、听力学、纯音测听、鼓室导抗、耳声发射、影像等一一深入讲解,以便于临床医师在面对头晕/眩晕患者时,能够有的放矢的选择评价手段,并能够对检查结果进行正确解读。年5月27日晚,在杨旭会长的主持下部分专家对《眩晕/前庭疾病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及《前庭康复治疗专家共识》初稿进行了交流讨论。

年5月28日共设置了1个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包括《前庭医学基础临床主题》、《外周眩晕/前庭疾病临床专场》、《中枢眩晕/前庭疾病临床专场》和《高阶前庭感知中医/前庭康复专场》。其中《前庭医学基础临床主题》专场中,杨旭主任医师、王璟主任、KathleenElizabethCulllen教授、MichaelStrupp教授、Ji-SooKim教授分别以“眩晕/前庭疾病专业的思考与展望”“前庭代偿的指标监测及机制研究”、“耳石系统重力-惯性机制在前庭信息处理中的作用”、“老年性头晕和眩晕”和“急性自发性眩晕的评估与鉴别诊断”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演讲。

《外周眩晕/前庭疾病临床专场》共邀请9位专家为大家讲解了有关“遗传易感性、中耳炎/迷路炎、免疫及呼吸暂停相关的眩晕疾病、耳石复位仪的临床应用、BPPV残留症状、国内外梅尼埃病和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和人工前庭移植的研发进展及问题”方面的内容。

《中枢眩晕/前庭疾病临床专场》共邀请9位专家为大家讲解了有关“眼肌学基础、斜视与复视与OTR的鉴别、小脑前庭解剖与异常眼动、Yaw/Pitch/Roll平面受损及先天性眼震与视觉通路相关眼震、伴眩晕的PCI诊治策略、卒中相关前庭症状临床解读、脑小血管病和人工智能在眩晕诊疗中的应用”方面的内容。

《高阶前庭感知中医/前庭康复专场》共邀请9位专家为大家讲解了有关“前庭皮层及中枢信息加工、前庭相关坐标系、眩晕患者认知评价与康复、主观视觉机制评价及应用、中药治疗眩晕的优势、诊疗原则、中成药指南的制定流程、前庭康复治疗进展及CBT治疗眩晕患者的临床应用”方面的内容。

年5月29日共设置了3个分会场,包括《研究方法学与儿童/老年眩晕专场》、《第一届全国研究生论文精选交流专场》和《天眩清青年医师论坛(精品案例分享及专家点评专场)》。其中《研究方法学与儿童/老年眩晕专场》中,共计9位专家为大家讲解了有关“中枢前庭疾病的基础研究方法、基于脑电信号探索脑网络、生物信息学在前庭疾病中的应用、蛋白组学技术分析BPPV生物标志物、儿童性眩晕病因诊断及治疗、老年姿势调控相关因素及处理、疾病诊断相关预测模型建立的方法和中枢血管性眩晕的预测工具”方面的内容。《第一届全国研究生论文精选交流专场》中,来自全国各地的16位学者为大家汇报了有关眩晕/前庭疾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的高质量研究。《天眩清青年医师论坛(精品案例分享及专家点评专场)》中,12名青年医师为大家汇报了12个精彩的病例。

大会期间,杨旭会长主持召开了分会第一届常委会,40余位常务委员就学会发展、学科建设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包括如何开展定期沙龙会议,进行案例讨论、科研思路及指南解读等;如何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培训、远程指导,包括进修生、研究生、访问学者的联合培养等。最后,杨旭会长对各位常委的建言献策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大家携手并进,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多学科协作渠道,加快国内眩晕/前庭医学专业的快速发展。

附:第一届全国学术年会专家授课一览

电脑端请登录链接/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